本發(fā)明涉及汽車及零部件、一般工業(yè)噴涂設備的干式漆霧過濾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上下通風的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及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1、機器人噴房產(chǎn)生大量的過噴漆霧,需要通過干式漆霧過濾箱過濾吸漆處理。干式漆霧過濾箱設置在噴房漆霧氣流的通風通道內,要承受3000pa高壓氣流的作用力,且干式漆霧過濾箱吸漆后會增加自重大;干式漆霧過濾箱一次性耗材需要定期進行更換并實現(xiàn)水平移動操作;為此,干式漆霧過濾箱需要通過固定結構的干式過濾模組的裝載、固定、承載、移動滑行。干式漆霧過濾箱獨立或連接二次載體,與干式過濾模組活動連接,有活動連接就會有間隙,有間隙就需要解決間隙處的密封和鎖緊、壓緊。
2、機器人自動噴房的漆霧氣流都是至上向下,從氣流的角度,以及干式漆霧過濾效果和過濾效率、氣流阻力等多方面考慮,干式過濾箱上下通風方向布置最合理。
3、干式漆霧過濾技術最重要且難點最大的是解決連接處密封問題,尤其針對上下通風的干式過濾箱同時三軸方向密封且能水平移動;干式過濾箱水平移動與上下都需留有間隙,上下分別密封、正面前推鎖緊、側面向內壓緊,且需要在承載的前提下進行動態(tài)移動滑行的同時實現(xiàn)密封難度最大。
4、干式過濾模組和干式過濾箱的連接處若間隙很大,干式過濾箱通行毫不費力,但間隙越大越難密封。
5、現(xiàn)有技術,采用上部吊掛的滑動結構承載干式過濾箱,上進風口在漆霧的迎風面漆霧量最大,且正壓送風,一旦漏風造成漆霧外溢車間,并在漏風處粘漆渣后難于分離影響更換;采用底部承載整體干式過濾箱,干式過濾箱底部需要承載和密封,一旦漏風容易造成車間臟風進入噴房潔凈循環(huán)風系統(tǒng)造成污染,并破壞風平衡穩(wěn)定性,進而影響產(chǎn)品合格率。
6、現(xiàn)有技術中,上行風或上進風的整體干式過濾箱,上部設出風口或進風口,側面對應設進風口或出風口,氣流在干式過濾箱內90°轉向,而非上下通風的方式,整體干式過濾箱都有底部的箱體板,底部有箱體板移動操作很簡單,且底部無需密封。
7、現(xiàn)有技術中,上下通風的干式過濾箱都需要通過二次載體進行承載,比如:干式過濾箱外部增加移動承載小車、或增加金屬框架、或增加金屬箱體和塑料膜、或底部增加滾動結構等;二次載體結構復雜、成本高,更增加二次密封連接,密封難度更大。
8、而無需二次載體的獨立的上下通風的整體干式過濾箱,承載在底部,整體干式過濾箱的本體既能實現(xiàn)承載、滑行、又能實現(xiàn)密封,是現(xiàn)有技術的空白。
9、獨立的整體干式過濾箱承載在底部,有諸多技術難點。
10、1、干式過濾箱的承載在底部,干式過濾箱下部的密封也在底部,干式過濾箱還要連接底部進行滑行,二者承載需要接觸,密封也需要接觸,而且干式過濾箱移進移出滑行操作不能受密封的影響通行順暢性。
11、2、若采用底部的滑動結構,會產(chǎn)生縫隙,縫隙處漏風。
12、3、干式過濾箱吸漆后增重約200-300kg,重量大,滑行的阻力也大。
13、4、上下通風的整體干式過濾箱外形尺寸大,采用木框架骨架和紙質外箱體,紙板容易變形;木框架若局部受壓也容易變形,變形量大會影響密封效果。
14、5、上進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和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分別與干式過濾箱上進風口和下出風口滑行連接,上下左右前后的中心線能夠完全對正無偏差,否則影響干式過濾箱的各連接點的精度進而影響搭接密封效果。
15、為此,研發(fā)設計獨立的上下通風的整體干式過濾箱,同時解決承載、移動滑行、密封,共同達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且投資成本低、更換便利的技術方案是必要的。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上下通風的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及密封結構,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難點和痛點。提出一種上下通風的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及密封結構的解決方案,配合上下通風的干式過濾箱、上進風口的干式過濾模組、框架密封結構、自動鎖緊密封裝置、側面自動鎖緊結構等,共同實現(xiàn)承載滑行和密封、且密封性好、不粘漆霧、移進移出操作更換便利,節(jié)約投資成本等。
2、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3、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包括:封板、承載骨架、滑動裝置、導向、密封沿結構、袋式過濾框;
4、所述封板,包括側面封板和正面封板;
5、所述側面封板和所述正面封板共同連接成漆霧密閉通風道的圍體,精準定位后連接牢固;
6、所述密封沿結構包括側面密封沿和正面密封沿;
7、所述側面密封沿布置在密封區(qū),與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彈性密封體搭接密封;
8、所述滑動裝置布置在承載滑行區(qū),承載并帶動所述干式過濾箱滑行操作。
9、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從下方承載所述干式過濾箱,所述上進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從上方限位所述干式過濾箱,以所述干式過濾箱的中心對正,保證所述干式過濾箱能夠移進移出滑行順暢,同時連接處密封嚴實。
10、需要說明的是:
11、通過所述側面密封沿和正面密封沿分別與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彈性密封體搭接密封,及通過所述滑動裝置承載并帶動所述干式過濾箱滑行操作;能夠實現(xiàn)所述干式過濾箱同時實現(xiàn)密封和承載滑行的雙重功能。
12、所述干式過濾箱,上下分別對應配置所述上進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和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一套干式過濾模組可以裝配一個或兩個對向獨立的整體的所述干式過濾箱,兩個所述干式過濾箱之間分別與所述框架密封結構壓緊連接,所述干式過濾箱與所述密封沿結構、和所述框架密封結構搭接并密封嚴實,同時保證所述干式過濾箱前后行進順暢。
13、優(yōu)選的,
14、所述側面封板承載所述滑動裝置;
15、所述滑動裝置包括輥筒槽和輥筒;
16、所述輥筒承載并帶動所述干式過濾箱滑行;
17、所述承載骨架承載所述側面封板和所述正面封板的本體以及上面承載的所有結構。
18、所述承載骨架在所述干式過濾箱的進出端設計內小外擴導向沿。
19、需要說明的是,
20、所述側面封板和所述滑動裝置,以及所述側面封板承載的所有結構件,整體設計成模塊化模組,整體強度好、誤差小、受力均勻、加工制作方便,簡化現(xiàn)場的安裝。
21、所述輥筒槽和所述輥筒的連接處,為便于所述輥筒的轉動,一定留有縫隙,而縫隙就會導致漏風,為此,需要解決在密封問題。
22、所述承載骨架在所述干式過濾箱的進出端設計內小外擴的導向沿,主要目的是為便于所述干式過濾箱與干式過濾模組整體對接;在干式過濾箱初始推進時,在所述導向沿作用下,定位準確,能夠順利與所述正面密封沿搭接,并緊接在導向輪的二次導向作用下,在通道內準確行進,防止卡住所述干式過濾箱。
23、所述滑動裝置,以及所述輥筒槽和所述輥筒,分別為可拆卸結構,便于所述輥筒的維修保養(yǎng)。
24、所述承載骨架用于承載干式過濾模組整體和吸漆后增重的所述干式過濾箱;所述承載骨架承載所述側面封板和所述正面封板,所述側面封板承載所述輥筒槽,所述輥筒槽承載所述輥筒,所述輥筒承載所述干式過濾箱,所述干式過濾箱在所述輥筒上表面滑行實現(xiàn)移進移出操作。
25、所述滑動裝置的所述輥筒槽,設計為u型槽結構,底部設計有平面,整體落在所述側面封板的承載平面上,整面承載;所述輥筒槽上部設計有所述輥筒滑動的開口;所述滑動裝置的整體與所述側面封板、所述側面袋式框通過同心孔共同連接成整體結構,所述袋式過濾框和所述滑動裝置、所述側面封板,分別可進行拆卸。
26、優(yōu)選的,
27、所述側面封板設有所述側面密封沿;或/和:
28、所述側面封板連接的袋式過濾框設有所述側面密封沿。
29、需要說明的是,
30、所述側面密封沿,可以直接設計在所述側面封板上,也可單獨設計在所述側面袋式框上,或單獨設計在其他結構件上。
31、優(yōu)選的,
32、所述側面密封沿,上表面設有側面密封平面;
33、所述側面密封平面,兩側分別整體連接向下或斜向下的側面延長面。
34、需要說明的是,
35、所述側面密封沿的作用,是與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側面彈性密封體搭接密封,同時推行過程中順暢防止受阻卡住。
36、所述側面延長面的作用,是增加所述側面密封沿的強度,承載所述受重的干式過濾箱后防止變形。
37、所述側面密封沿,主要用于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和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密封;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承載在底部,在所述干式過濾箱吸漆增重數(shù)百公斤移進移出操作過程中,既能順暢滑行,還能保證搭接密封嚴實,是極其困難的。
38、另外,所述輥筒槽配合所述輥筒的轉動開口設計大于所述輥筒的轉動外圍尺寸,輥筒槽開口處極易漏風導致漆霧外溢;為便于僅通過輥筒承載干式過濾箱,所述側面密封沿的上表面低于所述輥筒的上表面留有一定的間隙,所述干式過濾箱和所述側面密封沿二者無硬接觸,可以保證所述干式過濾箱順利通行;同時,在所述干式過濾箱底部硬質結構件金屬或木頭的下表面,設計所述側面彈性密封體并連接牢固不會脫落,填充所述側面密封沿和所述輥筒的間隙并設冗余量,在所述干式過濾箱滑行過程中,所述側面彈性密封體在與所述密封沿結構接觸并受壓過程中,實現(xiàn)密封,且所述側面彈性密封體與所述側面密封沿上表面金屬材質連接的過程滑行阻力很小,不影響通行的順暢性。由此,能夠有效保證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滑行順暢以及底部側面的密封效果。
39、優(yōu)選的,
40、所述袋式過濾框包括側面袋式框和正面袋式框;
41、所述側面袋式框和所述正面袋式框分別設有平面結構,且所述平面結構的水平高度相同;
42、所述側面袋式框和正面袋式框分別獨立設計;或/和:
43、所述側面袋式框和正面袋式框分別直接集成在所述側面封板和所述正面封板上。
44、需要說明的是,
45、所述袋式過濾框,用于承載袋式過濾器;所述側面袋式框和所述正面袋式框設計成同高度的所述平面結構,在承載所述袋式過濾框時,搭接緊密,防止漏風。
46、且漆霧氣流正壓由上至下,所述袋式過濾器的支撐結構在下平面,在氣流和重力的雙重向下作用力下,正壓漆霧氣流對所述袋式過濾框的所述平面結構會向下越壓越緊,避免漏風。
47、所述袋式過濾框的作用,主要用于布置集成式袋式過濾器,所述干式過濾箱之后最短距離的連接所述袋式過濾器進行精密過濾,更有利于后端漆霧風的潔凈,進一步避免風管、風機受漆霧的污染。
48、針對上下通風的所述干式過濾箱的通風方式,所述袋式過濾框沿水平方向布置,減少風阻,通風性更順暢。
49、所述袋式過濾框四周設框架,并有承托,防止所述袋式過濾框整體變形和導致漏風。
50、所述袋式過濾框的承托,設計在同一水平高度內,所述袋式過濾框與承托結構全面接觸,避免漏風。
51、所述袋式過濾框的所述平面結構承載帶有彈性密封的所述袋式過濾器,高壓漆霧風向下,把所述袋式過濾框和帶有彈性密封的所述袋式過濾器越壓越緊密,防止漏風。
52、優(yōu)選的,
53、帶有所述側面密封沿的每個所述側面封板,以所述干式過濾箱前行方向為中心,在平面內分兩個功能區(qū),包括密封區(qū)和承載滑行區(qū);或/和:
54、帶有所述側面密封沿的每個所述袋式過濾框,以所述干式過濾箱前行方向為中心,在平面內分兩個功能區(qū),包括密封區(qū)和承載滑行區(qū);
55、所述側面密封沿布置在所述密封區(qū);
56、所述滑動裝置的所述輥筒布置在所述承載滑行區(qū)。
57、需要說明的是,
58、所述側面封板和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每個側面下框架分別分兩個功能區(qū)的作用是,密封和承載滑行分別獨立,同時能夠實現(xiàn)所述干式過濾箱在更換過程移進移出滑行過程中、到位后的密封;
59、所述干式過濾箱配合所述側面密封沿的所述密封區(qū)和承載滑行區(qū),能夠共同實現(xiàn)所述干式過濾箱在更換過程移進移出滑行過程中、到位后的密封。
60、優(yōu)選的,
61、所述密封區(qū)靠近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內側;
62、所述承載滑行區(qū)靠近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外側;
63、所述滑動裝置和所述輥筒,上表面分別高于所述側面密封沿和所述正面密封沿的上表面;
64、所述滑動裝置和所述輥筒的上表面和所述側面密封沿的上表面的高度差,用于布置所述側面彈性密封體。
65、需要說明的是,
66、所述密封區(qū)設計在內側,所述承載滑行區(qū)設計在外側,目的是防止所述輥筒和所述輥筒槽以及所述干式過濾箱三者搭接處漏風到車間。
67、優(yōu)選的,
68、所述干式過濾箱包含彈性密封體;
69、所述彈性密封體包含側面彈性密封體和正面彈性密封體;
70、所述干式過濾箱包含側面下框架和正面下框架;
71、所述側面下框架連接側面彈性密封體;
72、所述正面下框架連接正面彈性密封體;
73、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側面下框架,以所述干式過濾箱前行方向為中心,向內側設置箱密封區(qū),向外側設置箱承載滑行區(qū)。
74、需要說明的是,
75、所述干式過濾箱通過分區(qū)設置,配合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的密封區(qū)和滑動承載區(qū),實現(xiàn)承載滑行和密封的雙重功能。
76、優(yōu)選的,
77、所述側面密封沿與所述箱密封區(qū)的側面彈性密封體搭接滑行并密封;
78、所述正面密封沿與所述正面下框架的所述正面彈性密封體搭接滑行并密封;
79、所述側面彈性密封體和所述正面彈性密封體設有冗余的高度。
80、需要說明的是,
81、所述彈性密封體設置冗余的高度的目的,受力高度壓縮產(chǎn)生形變后與所述密封沿結構搭接密封更緊密。
82、優(yōu)選的,
83、所述正面封板設有正面密封沿;
84、所述正面密封平面整體連接向外再延伸向下側的正面延長面;
85、所述正面密封沿,頂部設有所述正面密封平面;
86、所述正面密封沿,包括正面密封平面、正面延長面、縱向面。
87、需要說明的是,
88、所述正面密封沿的作用,是與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正面彈性密封體搭接密封,同時推行過程中順暢防止受阻卡住。
89、所述正面密封沿結構,主要用于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和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密封;所述干式過濾箱受重和承載在底部,在所述干式過濾箱吸漆增重數(shù)百公斤后移進移出操作過程中,所述干式過濾箱要從所述正面密封沿結構上方先通過,后再密封。既能保證順利通行,又能保證搭接密封嚴實,是極其困難的。
90、所述正面密封沿的表面為金屬材質,在所述干式過濾箱底部設置彈性密封體,利用金屬和不受強壓的彈性密封體相互搭接并擠壓進行密封,同時金屬和彈性密封體搭接能滑行順暢。
91、優(yōu)選的,
92、所述正面延長面再連接向下或斜向下的縱向面;
93、所述正面延長面設計有斜面,或弧形面;
94、所述正面延長面與所述正面密封平面的連接點高于與所述縱向面的連接點。
95、需要說明的是,
96、所述正面密封平面的作用是與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正面彈性密封體搭接密封;所述正面密封平面設置一定的寬度,是與所述正面彈性密封體搭接面足夠大,避免因為誤差或偏差影響搭接不完全造成漏風。
97、所述正面延長面設計為一定的斜面,或弧形面,且高度低于所述正面密封平面,目的是在所述干式過濾箱推進的過程中,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正面下框架的硬質結構件與所述正面延長面開始搭接時,先低位搭接,再轉到高位,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保證能夠順利推行推進,防止受阻卡住。
98、受所述干式過濾箱的自重作用力,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彈性密封體搭接時垂直向下,所述干式過濾箱的自重力能夠克服所述彈性密封體的彈性力進而與所述密封沿結構進行壓緊。
99、漆霧氣流正壓由上至下,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承載結構、所述側面密封沿和所述正面密封沿都在所述干式過濾箱的下方,正壓漆霧氣流對所述密封沿結構的所述平面結構越壓越緊,避免漏風。
100、所述縱向面的作用,一是增加所述正面延長面的強度,二是防止所述正面延長面單片板的前沿緣在干式過濾箱和袋式過濾器更換操作過程中造成人員劃傷。
101、優(yōu)選的,
102、所述正面密封沿和正面密封平面,比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正面下框架底部硬質結構件的下表面低;
103、所述正面密封沿和正面密封平面與所述干式過濾箱底部硬質結構件的下表面的高度差,用于布置所述正面彈性密封體。
104、優(yōu)選的,
105、所述側面密封沿和所述側面密封平面,比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側面下框架底部硬質結構件的下表面低;
106、所述側面密封沿和側面密封平面與所述干式過濾箱底部硬質結構件的下表面的高度差,用于布置所述正側面彈性密封體。
107、需要說明的是,
108、所述正面密封沿和正面密封平面的高度低于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正面下框架的底部硬質結構件的下表面,留有間隙,目的是所述正面下框架的正面彈性密封體與所述正面密封沿搭接滑行過程中,將冗余高度且高彈性的所述正面彈性密封體搭接并壓縮后進行密封。
109、反之,所述側面密封沿和側面密封平面的高度低于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正面下框架的底部硬質結構件的下表面,留有間隙,設計的目的是將冗余高度且高彈性的所述正面彈性密封體搭接并壓縮后進行密封。
110、所述密封沿結構,結合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箱密封區(qū),是極其關鍵的技術,針對上下通風的干式過濾模組,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受重和承載都在底部,且在所述干式過濾箱吸漆增重數(shù)百公斤后移進移出操作過程中,既要能順利通行,還要能保證所述干式過濾箱正面底部搭接密封嚴實,是極其困難的。
111、為便于維修保養(yǎng),所述輥筒輥筒槽、所述輥筒輥筒設計為可拆式,所述正面密封沿和所述側面密封沿為多連接非一體結構,因側面封板和正面封板分別折制數(shù)次可能造成一定的尺寸誤差,所述側面密封沿和所述正面密封沿的上表面在高度方向能夠保持一致,也是難度很大的。
112、所述干式過濾箱一般為木制框架,底部四周有一圈木頭整體連接,木制為硬質結構,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承重都落在木制框架上,木頭粗糙;所述密封沿結構為金屬材質,金屬光滑;二者都為硬質材料進行滑行連接,必須留有足夠的空間,否則造成高低差縫隙大或縫隙小卡住不易滑行。
113、通過設計金屬的所述密封沿結構,與設計在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底部的所述彈性密封體搭接密封,能夠有效保證密封性,將粗糙的木制表面連接固定柔性特質具有一定彈性壓縮空間的所述彈性密封體,轉化為金屬與所述彈性密封體的滑動壓緊,密封效果好、滑行不受阻。
114、所述干式過濾箱與所述彈性密封體的密封面和所述干式過濾箱與所述輥筒的接觸面分別獨立設計,防止帶有冗余高度的所述彈性密封體與所述輥筒接觸,影響所述干式過濾箱在輥筒上表面通行的順暢。
115、為此,能夠實現(xiàn)承載、滑行二者與密封各自獨立,互不干擾,既能實現(xiàn)密封,又能實現(xiàn)通行順暢。且所述彈性密封體的密封面設計在內側,有效攔截漆霧外溢到所述輥筒槽和所述輥筒本體粘附漆霧。
116、同時,在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底部四周配合設計向下延伸的柔性密封板,進一步防止在所述密封沿結構和所述彈性密封體的連接處粘漆霧。
117、優(yōu)選的,
118、所述密封沿結構與所述干式過濾箱底部的彈性密封體搭接滑行并密封;
119、所述側面密封沿和所述干式過濾箱側面下框架的所述箱密封區(qū)的側面彈性密封體進行搭接滑行并密封;
120、所述正面密封沿和所述干式過濾箱正面下框架的所述箱承載滑行區(qū)的正面彈性密封體進行搭接滑行并密封。
121、優(yōu)選的,
122、所述側面封板和正面封板分別為一體結構板,本體板無任何拼接,且具有多重功能。
123、需要說明的是,
124、帶有所述側面密封沿的側面袋式框,與所述側面封板和所述輥筒槽共同連接成一體結構,且可拆卸方便維護保養(yǎng)。
125、所述側面封板和所述正面封板作為通風道的所述圍體,分別由一塊板加工制作,整塊板無需增加焊接或連接件,避免焊接變形,無連接件密封的擔憂、連接尺寸誤差等風險。
126、所述側面封板和所述正面封板四角縱向連接處通過多孔連接固定后,再進行焊接,保證連接的精度。
127、所述側面封板還能夠承載所述輥筒槽和所述輥筒,能夠安裝并固定多個導向輪,能夠連接所述側面袋式框并承載所述袋式過濾器,能夠通過所述側面袋式框的所述側面密封沿與所述干式過濾箱底部的所述側面彈性密封體進行搭接密封,與所述框架密封結構進行連接固定。
128、正面封板上表面設計所述正面密封沿,及安裝袋式過濾器的所述正面袋式框的承載平面結構,正面封板正面無需開孔,無漆霧漏風風險。
129、優(yōu)選的,
130、帶有所述側面密封沿的側面袋式框,與所述側面封板和所述輥筒槽共同連接成一體結構,且可拆卸。
131、需要說明的是,
132、所述側面封板的通風區(qū)域,單側最少可通過兩個開孔,連接所述滑動裝置和所述側面袋式框,減少通風道的開孔,即減少漆霧通過開孔外溢的風險。
133、優(yōu)選的,
134、所述側面封板沿長度方向依次設數(shù)個開口,用于安裝導向輪。
135、需要說明的是,
136、可以理解的是,沿著干式過濾箱移進移出的方向兩個側面,分別安裝數(shù)個所述導向輪,用于對所述干式過濾箱進行精準導向,避免歪斜造成推行不順暢,或和上進風口干式過濾模組有偏差,容易導致漏風。
137、所述干式過濾箱下側部外表面與導向貼緊,所述導向帶有為導向輪,導向輪安裝在所述側面封板的數(shù)個開口內;導向輪沿所述干式過濾箱行進的通道側面等距布置數(shù)個;導向輪保證所述干式過濾箱在前后通行過程中無偏差,且與所述上進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平行行進,保證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密封效果最好,通行最順暢;在所述側面封板進口端兩側的第一組導向輪的布置,設計向外開闊一定的距離,以及結合所述承載骨架的導向沿的導向和精準定位,有利于干式過濾箱在初始推進過程中不受限制,順利推進。
138、優(yōu)選的,
139、所述側面封板和正面封板的底部分別設一定斜面角度的翻折板,所述翻折板的斜面與下方的出風口平面搭接。
140、或:每個所述側面封板和正面封板的底部設向下的縱向板,所述縱向板設向內的延伸面,用于與下方出風口搭接。
141、需要說明的是,
142、所述翻折板的作用,在所述承載骨架承載所述側面封板和所述正面封板的連接整體,及所述翻折板與出風口的連接,二者雙重硬連接產(chǎn)生的誤差,通過所述翻折板進行平衡調整;且所述翻折板的斜面與出風口的平面焊接操作簡單、焊接效果好、密封性好。
143、所述承載骨架承載所述封板有高度方向的第一個接觸面,所述翻折板與下方出風口有第二個接觸面,若兩個搭接面有高度的公差,容易出現(xiàn)以下問題。
144、所述封板和所述承載骨架的搭接面有縫隙,導致所述承載骨架不能全部整體受力或部分受力,而所述翻折板直接落在下方出風口上,下方出風口被動受力,而所述承載骨架不受力,下方出風口本是通風道,沒有足夠的強度承載整體干式過濾模組,就容易導致受力后變形、漏風。
145、或者,所述封板完全落在所述承載骨架上,所述翻折板與下方出風口之間是硬質結構件連接,二者連接可能會有縫隙,焊接難度大,容易導致漏風。
146、另外,不管哪一種誤差都可能導致上進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和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和干式過濾箱之間有各自的誤差和整體誤差,都會影響密封性。
147、設計兩種連接方式,是基于干式過濾模組的承載骨架,與地面、平臺、風管等采用的結構形式和連接方式?jīng)Q定的,最終的設計目的是保證干式過濾模組的絕對位置定位更精準,連接誤差最小,密封性最好。
148、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設計重點總結和帶來的主要有益效果。
149、1、利用金屬平面的光滑特性,和所述彈性密封體搭接滑行過程中阻力很小的特性,以及金屬件和所述彈性密封體搭接滑行順暢又能充分密封。
150、2、彈性密封受壓形變密封:采用高彈性的所述彈性密封體的冗余的彈性高度設計,在所述干式過濾箱自重向下產(chǎn)生的壓力作用下,受壓后產(chǎn)生形變進行密封,且所述彈性密封體的冗余高度受壓后與金屬件滑行阻力很小,同時實現(xiàn)密封和承載滑行的雙重功能。
151、3、通過同一平面結構分區(qū)設計不同功能:通過在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兩側面與所述干式過濾箱底部平面搭接的區(qū)域,沿長度方向設置兩個獨立的區(qū)域,并高低區(qū)分,外側高區(qū),內側低區(qū),同時實現(xiàn)密封和承載滑行的雙重功能。
152、4、通過高低結構設計不同功能:通過在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兩側面的外側高區(qū)布置用于承載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輥筒,在內側低區(qū)布置用于與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底部所述彈性密封體搭接的金屬結構件,高區(qū)承重和滑行,低區(qū)用于密封不承重,如此設計,能夠同時實現(xiàn)密封和承載滑行的雙重功能。
153、5、通過密封沿結構設計:與所述干式過濾箱底部的所述彈性密封體能夠搭接,在所述干式過濾箱滑行過程中不受力,但同時能實現(xiàn)密封效果。
154、6、通過側面密封沿設計:通過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的所述側面密封沿,結合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側面下框架的底部平面的硬質結構件平面區(qū)域劃分兩個功能區(qū),所述箱密封區(qū)和所述箱承載滑行區(qū)的分區(qū)獨立設計,所述箱密封區(qū)和所述箱承載滑行區(qū)設計高低差,實現(xiàn)所述側面密封沿與底部所述箱密封區(qū)的所述側面彈性密封體的密封,及所述干式過濾箱側面底部的所述箱承載滑行區(qū)能在所述輥筒上順利滑行,同時實現(xiàn)密封和承載滑行的雙重功能。
155、7、通過正面密封沿設計:通過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的所述正面密封沿,結合所述干式過濾箱正面底部的硬質結構件連接固定帶有冗余高度的所述彈性密封體,實現(xiàn)所述干式過濾箱吸漆增重數(shù)百公斤后,依然能夠在所述正面密封沿上面滑行通過而不受阻,同時實現(xiàn)所述干式過濾箱下方正面的密封及滑行通過的雙重功能。
156、8、干式過濾箱配合:通過所述干式過濾箱的配合設計,在所述干式過濾箱兩側的所述側面下框架的底部平面的硬質結構件平面區(qū)域沿長度方向分為外側和內側,外側保留硬質結構件并裸露,用于與所述輥筒搭接受承載;內側連接固定帶有冗余量的所述彈性密封體進行壓接密封,如此設計,能夠同時實現(xiàn)密封和承載滑行的雙重功能。
157、9、技術特點和重要的有益效果—共同實現(xiàn)承載、滑行、密封的多重功能:通過所述輥筒承載所述干式過濾箱底部的所述箱承載滑行區(qū),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同一個側面底部能同時實現(xiàn)密封和承載滑行兩種功能。
158、通過在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兩側面的內側低區(qū)布置側面密封沿,利用金屬與彈性密封體搭接滑行阻力很小而滑行順暢的特性,與所述干式過濾箱底部高度方向帶冗余量的所述彈性密封體搭接,實現(xiàn)密封嚴實且所述干式過濾箱滑行順暢,防止漆霧外溢或漏風;外側高區(qū)用于承載和滑行,內側低區(qū)用于密封;內側低區(qū)高度帶冗余的所述彈性密封體也不影響所述干式過濾箱在所述輥筒上面的滑行,共同實現(xiàn)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密封和滑行順暢的雙重功能,實現(xiàn)承載、滑行與密封各自獨立,互不干擾,既能實現(xiàn)密封,又能實現(xiàn)通行順暢。
159、所述彈性密封體的密封平面設計所述在干式過濾箱的內側,有效攔截漆霧外溢到所述輥筒槽和所述輥筒本體粘附漆霧。
160、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側面采用所述輥筒和所述密封沿結構的設計,兩者共同發(fā)揮作用。
161、10、采用三面密封提高密封效果:通過兩側部的所述側面密封沿與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側面下框架的所述側面彈性密封體搭接,結合底部的所述正面密封沿與與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正面下框架的所述正面彈性密封體搭接,完全實現(xiàn)所述干式過濾箱底部的側面、正面的三面密封。
162、11、提高密封效果:通過所述側面封板與所述滑動裝置共同給連接所述側面袋式框的所述側面密封沿,與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側面彈性密封體搭接密封。
163、12、提高密封效果:通過所述正面封板上表面的所述正面密封沿,與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正面彈性密封體搭接密封。
164、13、提高密封效果:通過所述側面封板與所述輥筒槽共同連接的所述框架密封結構,保證兩個對向的所述干式過濾箱在縱向平面內完全壓緊,通過所述框架密封結構的縱向平面內對側分別布置彈性密封膠條,在壓緊過程中把密封膠條的彈性壓縮進而實現(xiàn)密封。
165、14、提高密封效果:通過所述干式過濾箱正面向前的所述正面自動鎖緊密封裝置和所述側面自動壓緊密封結構,對所述干式過濾箱正面向前、側面向中間同時實現(xiàn)進一步壓緊鎖緊,密封更嚴實。
166、15、承載和滑行順暢的效果:通過所述輥筒承載所述干式過濾箱,所述干式過濾箱的硬質結構在所述輥筒的上表面滑行,實現(xiàn)所述干式過濾箱的移進移出操作。
167、16、投資成本降低:封板、輥筒槽、袋式過濾框各功能獨立,同時附帶密封沿結構的功能,無需額外任何連接件,結構極其簡單,整體投資成本低。
168、17、模塊化設計高效精準:通過整體結構采用模塊化的設計、組裝、現(xiàn)場安裝,尺寸精準;純機械結構,無外界的連接組件,穩(wěn)定可靠。
169、18、整體的密封效果提高、更換便利:密封性更高,則防漆霧效果更好,避免連接件粘附漆霧后在線更換過程中花大量時間進行清除漆渣處理,節(jié)省人工成本,也縮短更換時間,提高更換效率。
170、19、整體的技術方案,通過實際的應用,在線生產(chǎn)時采用發(fā)煙管針對所有搭接密封處的密封性測試,完全不漏風。
171、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其他技術特點和帶來的其他有益效果。
172、1、通過所述側面封板和所述正面封板共同連接的一體圍板結構,共同與出風口連接牢固,提高強度,并密閉不漏風。
173、2、整體板設計密封和強度提高:所述側面封板和所述正面封板分別由一塊板加工制作,整塊板無需增加焊接或連接件,避免焊接變形,無連接件密封擔憂、連接尺寸誤差等風險;所述側面封板和所述正面封板四角縱向連接處通過多孔連接固定后,再進行焊接,保證連接的精度,以及強度、密封性更好。
174、3、維修保養(yǎng)便利:所述輥筒和所述輥筒槽可拆卸更換,維修保養(yǎng)便利。
175、4、單零件實現(xiàn)多功能:側面密封沿、正面帶密封沿結構的封板同時兼做袋式過濾器的承載骨架,多功能利用。
176、5、單零件實現(xiàn)多功能:所述正面封板上表面設計所述正面密封沿,及安裝袋式過濾器的所述正面袋式框的承載所述平面結構,所述正面封板正面無需開孔,無漆霧漏風風險。
177、6、避免誤差:通過在所述封板的底部設計所述翻折板,所述承載骨架承載所述側面封板和所述正面封板的連接、及所述翻折板與出風口的連接,二者雙重硬連接產(chǎn)生的誤差,能夠通過所述翻折板進行平衡調整;且所述翻折板的斜面與出風口的平面焊接操作簡單、焊接效果好、密封性好。
178、7、提高精準度,減少偏差: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在兩側與所述干式過濾箱下側部外表面搭接處設所述導向輪,保證所述干式過濾箱在前后通行過程中無偏差,且與所述上進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平行行進,偏差最小,保證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密封效果最好,通行最順暢;在所述側面封板進口端兩側的導向輪的布置,向外開闊一定的距離,以及結合所述承載骨架的所述導向沿的導向和精準定位,有利于所述干式過濾箱在初始推進過程中不受限制,順利推進。
179、8、保證強度和精準:通過整體的所述承載骨架,承載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和所述干式過濾箱,受重均勻,骨架強度高,且整體模組模塊化設計和制造,提前模塊化預制,尺寸精度準確,便于安裝,且安裝的誤差小。
180、9、提高準確性:所述承載骨架的所述導向沿,便于所述干式過濾箱移進移出操作初始對接時的準確定位,避免偏差。
181、10、提高準確性:所述干式過濾箱上進風口和下出風口分別對應所述上進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和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中心對應,不能歪扭變形。通過所述側面封板與所述輥筒槽共同連接的所述框架密封結構,保證兩個對向的所述干式過濾箱在縱向平面內完全壓緊,通過所述框架密封結構的縱向平面內對側分別布置彈性密封膠條,在壓緊過程中把膠條的彈性壓緊。
182、11、通過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與所述框架密封結構連接固定,同時與所述上進風口干式過濾模組準確定位和連接固定,通過所述框架密封結構,實現(xiàn)兩個對向的所述干式過濾箱之間的密封。
183、12、外力加強鎖緊、壓接,加強密封性:通過所述干式過濾箱正面向前的所述正面自動鎖緊密封裝置,采用氣缸或機械鎖緊裝置,以及上側面兩側向內對所述干式過濾箱的所述側面自動壓緊密封結構,共同實現(xiàn)外力加強鎖緊、壓緊的密封。
184、13、多連接處鎖緊、壓接,提高密封: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外部正面前的自動鎖緊密封裝置的推壓緊結構、上側面左右向內的側面所述自動壓緊密封結構的水平壓緊結構、所述干式過濾箱上平面彈性密封體、兩個前后對向所述干式過濾箱的連接密封結構達到增強密封外的加強鎖緊;結合后端的多袋精密過濾,整體的過濾效果更好;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共同實現(xiàn)上下通風的整體干式過濾模組的功能及密封效果。
185、14、外加密封保護,防漆霧粘附:通過所述干式過濾箱的配合設計,在所述干式過濾箱的底部四周設計向下延伸的柔性密封,防止在密封沿結構和彈性密封體的連接處粘漆霧難于分離,而做進一步的防漆霧處理。
186、15、多重密封提高密封效果:在所述側面封板的所述輥筒槽區(qū)域的所述縱向面內側,布置彈性密封膠條,所述干式過濾箱滑行過程中或到位后,下側面外箱體與彈性密封膠條搭接,實現(xiàn)二次密封,做進一步的防護措施。
187、以上整體的技術方案,同時能實現(xiàn)承載、滑行、密封的多重功能,密封效果提高、防漆霧效果更好、設備簡單實用、精度更高、穩(wěn)定性提高、操作簡單、更換效率高、投資成本降低。
188、以上整體的技術方案,需結合其他技術方案共同實現(xiàn)。
189、所述下出風口干式過濾模組的整體技術方案是通過結合上下通風的所述干式過濾箱和所述上進風口干式過濾模組、所述框架密封結構共同實現(xiàn)承載、滑行和密封的多重功能,并增加外部的所述正面自動鎖緊密封裝置、所述側面自動壓接密封結構,達到增強密封外的加強鎖緊、提高壓緊密封效果;再結合后端的精密所述袋式過濾器,實現(xiàn)整體的過濾效果更好。